57岁的他义务值守岸边8年,陆续救下了30余人(副题)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殷志强 李勇 摄影报道
一场暴雨过后,天开始放晴,太阳出来了。在蚌埠市怀远县淮河段李嘴孜渡口,潘少红原本放松的心又提了起来:“天晴了,一会就有人来河边玩了,我得看着点。”潘少红的心已经这样提了八年。八年间,潘少红义务值守在淮河岸边,陆续救下了30余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回家,是他最大的心愿。
(相关资料图)
一次救人让他坚守多年
7月7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赶到怀远县淮河段李嘴孜渡口时,一场暴雨刚刚停歇。淮河水在大风和船只的推动下,撞击着河岸,发出啪啪的声响。
潘少红把改装后的游泳圈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随时可以取用。
潘少红站在岸边,望了望对岸的涂山,刚才还被云层笼罩的山顶露了出来。太阳照射在河面上,潘少红觉得有些刺眼。他眯着眼盯着河面观察了一会,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便转身回屋,把桌椅往外搬。
这里是怀远县游泳协会的基地,自小喜欢游泳的潘少红是协会成员。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义务救生员。
“这个名字还是大家讲起来的,我是个粗人,自己还真没想到。”潘少红坦言,自己能在淮河边坚守多年,很大程度是因为8年前那一次救人。
潘少红清楚地记得,那是2015年7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天气挺热,河里有不少人在游泳,岸上也有很多人纳凉。他和朋友正好在岸边,突然见到有人跑过来呼救,请大家帮忙找孩子。
“那人很着急,就说孩子游泳不见了,当时岸边正好有艘救生艇。”眼看天色擦黑,潘少红和朋友立即跳上救生艇,沿着河道从上游往下游找,前后找了将近一个小时。天越来越黑,视线也越来越差,最终在渡口下游的河面中间,老潘发现了筋疲力尽的孩子。
原来,孩子顺着水流越漂越远,呼救也无人听见,天黑了岸上的人也看不见。万幸的是,孩子胳膊上套着浮袖,老潘及时赶到,将孩子拉了上来。
救生艇驶回岸边时,岸边已经聚集了好几百人。看到黑暗中站在救生艇上老潘的身影,孩子的家人焦急地问:“孩子找到了吗?”
老潘喊了一声:“找到了!”
两三秒后,岸边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打开闪光灯,为老潘引路。
“我当时看到岸边星星点点的手机光,像萤火虫一样,再听着那些欢呼声,心里突然一下就被触动了。”硬朗的汉子每每回忆至此,总是有些动情,“我心里想,救人是一件怪好的事。”
自备装备苦练游泳技能
正是有了这一次的触动,潘少红在淮河边一守就是八年。
身材有些瘦小、皮肤黝黑的潘少红今年已经57岁了。因为没有工作,潘少红索性每天就待在河边,一边帮游泳协会看设备,一边盯着河面,随时等待处理危情。
每天早晨6点钟,他就会赶到河边的简易房,打扫打扫卫生,把桌椅搬好,一直待到晚上八九点。夏天要等人全部散去才能回家,最迟时要到深夜。
潘少红值守的李嘴孜渡口位于淮河与涡河交口附近,早年是个码头,现在虽已废弃,但码头旁的岸坡比较平缓,又有一段砌有台阶,是当地淮河沿岸为数不多可以亲水的河段。
如今,这一片还是怀远县滨淮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平时有不少市民来这里纳凉玩水。“但淮河还是很复杂的,很多人并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会游泳就没事,往往出事就在那一瞬间。”潘少红说,人多时能有几百人下河游泳。
怀远县蓝天救援队队长年亚奎也证实了这片水域的“危险”:“特别是每年汛期,回流比较大,暗流多。”在李嘴孜渡口不远处,就是“淮河三峡”的荆山峡,荆山峡又有“鬼门峡”之称。“所以救援队也是随时待命,我们的救生艇就停在涡河三桥下,接到救援指令过来只需要两三分钟。”
但在潘少红看来,如果有人溺水,救人的最佳时间可能只有十几秒。
为了节约时间,他把救生圈挂在了离他最近的一棵树上,并且自己动手改造了一下,绑了一根腰带在救生圈上。需要时,只要摘下救生圈,一边往河边跑一边把腰带扣在腰上。
“带着救生圈下水,对我自己也是保障,救到人时也有东西可以抓,不至于被带沉了。”潘少红说,虽然自己游泳技术不错,但救人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救别人。
“我每天还在练习200米游泳,要把短距离的速度提上来。”潘少红说,有的落水者离岸远一些,能快一点游过去就能多一丝救人的希望。
潘少红每天下水练习游泳,只为救人时能更快一点。
不图名利再行善举
在淮河岸边的简易棚里,挂着三面锦旗。锦旗上写着“奋不顾身 舍己救人”,落款分别是2022年5月、7月和9月。
“其实之前有20多面锦旗了,前年发大水,整个棚子都被淹了,锦旗都被冲走了。”潘少红的女儿潘雨彤惋惜地说。
实际上,潘少红救人的事一开始并没有告诉女儿。“我知道时,已经是两三年后了,有一次我来这里帮忙,正好有人给我爸送锦旗,我才知道他已经救了好多人了。”
在女儿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还记得父亲有一次去买早饭,遇到一个流浪汉,他把早饭和身上的零钱都给了流浪汉,自己饿着肚子回来了。
“知道爸爸救人时,我突然觉得他像一个‘平民英雄’,但也有一些担忧,担忧他的安全。”潘雨彤说,看到爸爸的坚持,她和妈妈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默默支持。
夏季游泳的人多,潘少红就顺带着卖些游泳圈,妻子陈尧每天都来帮忙。“他做的是好事,家人都很理解。”陈尧说,自己的退休工资也不高,日子虽然过得不宽裕,但一家人只要平平安安在一起就好。
潘少红平时也很节省,“早上在家吃了早饭出来,中午有时候爱人给我送一点,有时几块钱买一份凉皮凑合一下,晚上就不吃了。”
去年底,一位好心人给潘少红送来一个望远镜,没想到打开包装盒里面还有一千元钱。“我想找到这个好心人把钱还给他,但一直没找到。”寻找好心人无果后,潘少红就用这钱买了一些救生器材。
前不久,潘少红把自备的几套救生圈和救生绳放置在了怀远县涡河三桥和四桥的围栏上。“万一遇到有人溺水,热心人可以第一时间救人。”
困难重重依然不言放弃
开过出租、打过零工、看过工地……如今,潘少红把后半辈子放在了淮河岸边。有人曾问潘少红,救人也没有钱,你图啥?潘少红总是淡淡地说:“能挽救一个家庭啊。”
坚持,并不容易;救人,更不简单。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下午,一名男子在渡口附近的水域不幸溺亡。“他们离我比较远,等同伴来求救,我再跑过去时,已经不见人了,下水摸了半天也没摸到。”老潘有些懊恼,如果能更快一点,是不是还有机会?
在潘少红看来,目前设备是救人最大的掣肘。“仅靠一个救生圈,哪行?”老潘说,自己希望能有一艘救生艇,遇到紧急情况能快速抵达现场,比单靠人游过去要快得多。
不过,老潘也有很多担忧。“听说现在开救生艇需要考证照,我也不识字,怕是考不来。”
此外,老潘希望当地政府能在岸边安装上监控和路灯。“晚上这里很黑,又没有电,全靠我自己买的充电应急灯,但水面上还是看不见。”
潘少红原本晚上有一份看工地的活,每月能有一两千的收入。但两个月前,工程结束了,潘少红又没了收入来源。
他在涡河桥上放置的救生设备,不久就被偷了,这让潘少红很是心痛。“不是钱的事,这破坏的是社会爱心。”
去年,在别人的帮助下,潘少红在短视频平台开通了自己的账号。虽然没有多少粉丝,但潘少红还是坚持发一些防溺水的视频。
“我曾专门发过一条视频,呼吁能有更多人加入到义务救生员的队伍里,一起来做这个事,但是一直没有人。”说到这,老潘无奈地叹了口气。
在“义务救生员”的路上,老潘走得有些孤单。
但是,再多的困难也没有阻挡住他的脚步。他用无悔的执着和无言的深情诠释着“大义”,他的愿望就是能让每一个人平平安安地回家。
不久后,老潘又发了一条短视频,说道:“我宁愿少挣点、少花点,也要把这份爱心坚持下去。只要我还游得动,就会在淮河边守护一辈子。”
来源:新安晚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