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 正文
聚丙烯亏损收窄 后市行业能否扭亏为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16 20:25:42
字号:

5月,聚丙烯企业的盈利情况有所改善,但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相关资料图)

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5月,油制PP生产企业毛利润较上月有所扩大,5月油制PP平均毛利润为-746元/吨,环比上月提升185元/吨,涨幅19.87%。5月PDH制PP平均毛利润水平为-162元/吨,较上月提升134元/吨,涨幅45.27%。5月,煤制PP毛利润-865元/吨,较上月压缩171元/吨,跌幅24.64%。

卓创资讯分析师杨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聚丙烯价格虽有上涨机会,但幅度有限,扭亏为盈的机会也有限。

成本压力缓解

聚丙烯是全球第二大通用合成树脂,占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30%左右,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子、包装及建材家具等领域应用广泛。

近年来,聚丙烯原料来源路径不断丰富,按照聚丙烯企业的丙烯来源统计,主要有油、煤、外购甲醇、外购丙烯、PDH五种路径。其中,油、煤两种路径占比接近80%。

从行业周期来看,二季度,国内聚丙烯市场逐渐进入旺季,市场价格一般会出现上涨拐点。但今年的行情比较特殊,市场价格一直未能摆脱弱势的局面。以华东拉丝为例,聚丙烯主流成交价格在8850~8550元/吨。

杨娟向记者表示,目前聚丙烯处于高成本、低供应阶段,市场具备上涨的条件。但因需求相对疲软,下游成品库存高企,资金周转受困,入市采购意愿减弱。

记者注意到,虽然传统旺季没有达到预期,但是油制PP、PDH制PP等利润有所改观。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5月,油制PP生产企业毛利润较上月有所扩大,5月油制PP平均毛利润为-746元/吨,环比上月提升185元/吨,涨幅19.87%。

对此,杨娟告诉记者,5月油价环比上月下跌明显,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原油5月均价为75.89美元/桶,环比上月下跌9.79%,使得油制PP成本同步下跌6.44%。5月内,PP现货市场价格弱势下行,出厂价环比上月下跌4.79%。油制PP价格下跌幅度小于油制成本下跌幅度,因此生产企业毛利润空间扩大;与去年同期相比,油制毛利润提升968元/吨,涨幅56.48%。

相比较之下,5月PDH制聚丙烯盈利空间提升最大。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5月PDH制聚丙烯平均毛利润水平为-162元/吨,较上月提升134元/吨,涨幅45.27%。

杨娟表示,5月进口丙烷价格均价为538美元/吨,较上月均价下跌63美元/吨,跌幅10.48%,使得PDH制聚丙烯成本环比上月下跌6.47%。5月PDH制聚丙烯产品价格震荡下挫,价格环比上月下跌4.96%,成本下跌幅度大于PDH制聚丙烯价格下跌幅度,因此盈利空间扩大。

不过,煤制PP利润却依旧保持下滑态势。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5月,煤制PP毛利均价-865元/吨,较上月压缩171元/吨,跌幅24.64%。

对此,杨娟分析称,动力煤价格5月环比上月小幅下调,煤制成本环比上月下跌227元/吨,跌幅2.82%;煤制PP价格震荡下跌,均价环比上月下跌5.40%,煤制PP价格下跌幅度大于煤制成本下跌幅度,因此毛利润空间压缩;与去年同期相比,煤制毛利压缩963元/吨,跌幅982.65%。

能否扭亏为盈?

“6月,原油成本高位延续,成本变动有限;但油制聚丙烯价格具有下滑概率,因此预计油制PP盈利情况或有压缩,预计下月油制PP毛利润亏损700~1000元/吨。”卓创资讯分析师李雪向记者表示。

李雪分析称,6月,油市价格有望延续高位波动行情,美原油围绕70~75美元/桶波动。一方面,市场关注美联储6月是否加息,目前存在分歧,虽然主流预期是暂停加息,但是美联储鹰派认为存在继续加息的必要,这将对市场造成一定扰动;另一方面,沙特联合多国主动自愿减产,6月将公布5月的产量数据。从目前消息来看,美联储大概率暂停加息;而沙特等联合减产实际减产力度恐将低于计划减产量。所以,市场较为中性,宏观压力减轻而减产支撑有限,油价有望维持高位波动。

同时,李雪预计,煤制PP盈利状况变动有限,预计毛利润亏损400~900元/吨。

李雪表示,6月,产地煤矿多生产稳定,且有部分煤矿库存压力较大;同时港口库存高位,市场供应整体较为充裕。需求方面,主要是高热值市场煤的需求,但进口煤在价格优势支撑下,或比国内煤源更易获得国内用户的青睐;从非电行业来看,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终端工业用煤需求相对疲软,整体看煤炭需求端相对乏力。供强需弱的背景下,煤制成本面临进一步下降。

金联创分析师滕美霞也告诉记者,6月,PP期货走势震荡,贸易商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报盘;下游交投热度有限,工厂买入维持刚需,成交难以放量。后期来看,未来聚丙烯产能扩张势必造成产量增长。另外,下游需求增速跟不上扩能步伐将令供过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随着后期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应压力明显,终端需求若无好转,市场低价将逐渐增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