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工与老人共建生命回顾小组
从金华永康市城区向北,行驶约22公里车程,一路盘旋来到石湖坑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口一棵枝叶繁盛的大樟树。樟树下,常年陪伴老树的是一群老人。天放晴的时候,老人们围坐在树下,安静消磨时光。
改变的悄然发生,源于3张年轻面孔的到来。
(资料图)
今年4月开始,永康市唐先镇社工3名90后社工走进了老人的生活,一场以生命回顾为主题的温暖陪伴由此展开。
青年社工教老人以绘画的方式填写心情签到墙
“老人们的孤独感刺痛了我”
陈丽菁,1997年出生,唐先镇社工站负责人。回忆起第一次走进石湖坑村,老人们久久注视的目光,至今令她难忘怀。
那天,社工们从村口进去不到200米便走到村里的安置房,房门前零零散散地坐着几位老奶奶,见到陌生车辆的到来,他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眼神久久注视没有离开。
石湖坑村安置区以留守老人居多。“崭新的床,水电设施齐全,老人是否还缺点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想法,陈丽菁和社工们逐门逐户走进老人家里做调研,调查问卷以老人口述的形式记录。
社工们很快得到答案:老人的精神生活比较单调枯燥,情感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一天中老人们的活动区域基本就是房间到安置区门口的距离,而最集中的社交场合则是助餐员为老人们派送餐的地方。”陈丽菁说。
“年纪这么大了,我们跑也跑不动,跳也跳不了。”
“这几年身体越来越不好,媳妇也不用我帮着带孙子了。”
“都这个年纪了,没啥活动,有也不参加了。”
……
从老人们不经意间的言语中,大家渐渐感到,孤独和落寞充斥着他们的晚年生活,陪伴和融入是他们心底的无声呐喊。
“他们的孤独感刺痛了我们,听了很揪心。”陈丽菁表示,这成为社工们推动生命回顾课程最直接的原因。
走访调研后,在永康市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陈丽菁带领唐先镇社工站的社工以生命回顾小组的方式与老人组队,邀请石湖坑村老人讲年轻时候的精彩经历,回忆人生重要时刻,重新找回价值感。
“我们希望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在家庭之外,进一步发挥社区的作用,积极为老人创造人际交往条件,关心关爱老人心理健康。”永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陈丽菁(左)组织青年社工与老人一起活动
“青老”结对
共建生命回顾小组
9位石湖坑村老人主动报名加入生命回顾小组,其中最年长的92岁,最年轻的78岁;与之组队的来自唐先镇社工站的3位社工,除了陈丽菁以外,还有金秀容、胡正敏,都是年轻的90后。
活动开展前夕,唐先镇社工团队分别围绕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生命阶段设计了5节生命回顾课。从4月开始,每星期固定周三、周六两天,社工们按时来到石湖坑村,课堂或放在樟树下,或是在老人家门口,一张圆桌配几张板凳,以孙辈的角色融入老人,安安静静听村子里的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
第一堂课从“破冰”开始。由于老人们大多不会写字,社工特意为老人准备一份“心情签到墙”,请爷爷奶奶们用蜡笔画下自己的心情,并与周边的老人分享。
一开始,老人们害羞地不肯提笔,嘴里嘟囔着自己“我不识字”,社工手把手拿着笔教他们画,慢慢打开老人的心扉。
每一堂生命回顾课形成老人们的社交场,社工们设计手指操、击鼓传花等一些游戏互动环节,一片欢声笑语里,引导老人们互相交流。
“让老人们正确认识自我,并在互动中和身边人产生连接,扩大支持网络,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陈丽菁说。
团队给老人送照片
老人流泪追忆青春岁月
“童年”“青春”“爱情”“事业”“家庭”……每一堂生命回顾课,一个个生命的关键词的重温,犹如一次次时光之旅,带领老人们重温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78岁的童舒梅老人动情讲起一段“东北往事”,她回忆道,那时候自己在东北农场干活,有一次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下乡,火车开在路上时因为下雪滞留了一晚,她只得用被子裹着孩子,在火炉边睡了一晚上。
回想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艰苦奋斗的时光仿佛历历在目,但幸福生活也已到来,老人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
成阿公的思绪拉回到童年,他说:“我7岁的时候开始正式学戏,一直唱到45岁,永康各个村的戏台都去做戏。以前我们到村里演出,吃饭去村民家里吃,搭台用的东西,也是村民热心借用的。”
老底子的物件承载很多记忆,81岁的金正威拿起一张印有织带的老照片,面露自豪地说道:“小时候家里苦,我的妈妈没有为我准备过织带,那时候我用丈夫当兵时捆被子用的扎带来背孩子,用这根扎带一共背了3个孩子。”
3位年轻人的加入,不自觉地给生命回顾小组增添了许多欢乐。谈到“艰苦奋斗”,老人们打趣地说,“现在年轻人也很‘艰苦’,裤子都破了都舍不得缝补。”老人们看着社工的破洞裤,哈哈大笑起来。
5月13日,生命回顾小组活动第五节,陈丽菁专门邀请专业摄影师为石湖坑村的老人拍摄长者纪念照,并配上相框回赠给老人们,为本次生命回顾小组的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一次回顾的结束,也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期待和老人们下一次的精彩讲述。”社工们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