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计划于今年9月投产。项目立项后,银行第一时间上门开展实地调研,了解项目融资难点痛点,并为项目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全方位资金保障。
当下,各地全力拼经济稳增长开新局,金融主管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在总量上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力支撑。银行机构全力冲刺信贷“开门红”。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下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同比增9227亿元。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9.75万亿元,同比增11.3%。
宏观政策传导至市场主体
(资料图)
“开年以来,我们动员全行1000多名营销人员全覆盖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力求打通企业融资的‘最后一米’。”江门农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营销人员在走访中在了解到一家膜材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后,立刻组建工作专班上门为其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开通绿色审批通道,迅速为其提供3000万元低成本贷款资金,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15万元。
银行机构冲刺信贷“开门红”年年都有,今年有何特别之处?用广东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帆的话说:“今年开年有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
“一开年,我们马不停蹄召开多个会议,要求全行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一刻不耽误地苦干实干。”广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丘斌告诉记者。
记者在广东观察到,银行机构只争朝夕、迅速行动,火力全开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飚告诉记者,该行自我加压,“发展目标在原定基础上调增20%,稳定扩大信贷投放力度,更好地服务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家银行从行长到一线客户经理“全员出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企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制定专属信贷方案、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提供综合服务等多种方式,争分夺秒将宏观货币政策传导至市场主体。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推进农户普遍授信及信用村扫村行动,并专门搭建管村客户经理队伍深入农村市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信贷金融服务支撑;中山农商行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支持高质量发展,加快信贷投放。
明确信贷投放增量目标
韶关市仁化县一民宿成为信贷“开门红”的直接受益者。客栈负责人说,今年1月,银行为其授信110万元,大大缓解了客栈资金周转压力。该负责人认为:“目前旅游业渐渐复苏,相信丹霞民宿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读。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银行在全年规划中在信贷“增量”上做文章,一些银行不仅明确了今年贷款增长的目标任务,而且将单项贷款增速设置在20%以上,给市场更大信心。
在广东,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提出全年贷款计划新增超越2022年;广东农信明确全省农商行2023年贷款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三农”领域信贷累计投放超3000亿元,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0%以上;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计划今年新增超过2500亿元融资支持政府扩大有效投资;浙商银行广州分行力争2023年贷款净增250亿元……
放眼全国,一份券商调研也强化了市场对于全年复苏的预期——在接受调研的20余家上市银行中,10家银行2023年信贷投放增量比上一年多;6家银行要求2023年信贷投放增量同比持平2022年;另有3家银行以新增信贷同比增速来设定投放目标,要求新增信贷增速不低于2022年。
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认为,新一轮宽信用或已在路上。温彬则认为信贷扩张的韧性仍有待观察,“1月新增贷款大增,可能对后续项目储备形成一定透支,并存在一定的降价促投放、头部银行拉动和政策驱动因素”。
让政策红利触达更多企业
金融界人士认为,今年货币政策实施的“看点”仍是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诸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精准有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加大运用。”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认为,结构性货币工具仍有增量空间,可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疏通信用传导中作用明显,带动相关行业贷款明显增长。
金融主管部门也将机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重要“抓手”。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将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业、民营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支持力度。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业内人士有诸多建议。一位接近金融管理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较多、政策力度较大,但如何使政策惠及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某国有大行广东分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这些货币政策工具获得非常低的贷款利率,但部分企业并不充分了解这些政策。作为商业银行,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渠道能触达企业,让企业把这些工具用好用足。”
南方日报记者唐柳雯黎华联 陈颖周美霖张艳唐子湉
标签: 金融机构